日前,民政部公布其指定的20家“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”在2019年上半年的筹款情况。据初步统计,全国网友上半年累计捐献善款超过18亿元,80后90后成为捐赠主力。
微博截图
来自支付宝的数据显示,在该公益平台上网友半年捐款6亿元,占全国总额的1/3,同比去年上半年捐赠金额增长87%,捐赠笔数增长76.3%。
在“支付宝”和“淘宝”平台上,网友半年的捐赠笔数超过50亿笔,数据显示47%的捐款者来自三线以下的小城市或农村,95%的善款不超过一元。网友不仅能直接捐款,还可通过“捐鸡蛋、捐步数、捐积分”等更多元的互动方式做公益。
统计数据显示,自2008年支付宝开通“汶川灾区捐款”渠道11年间,全国各省在支付宝上的捐款人数均在逐年增长。其中,广东、江苏、浙江等省市的捐款人数占比,持续排在全国前列。
据“支付宝公益”统计,网友在该平台捐出的善款98 %用于扶贫帮困,覆盖教育扶贫、健康扶贫、就业扶贫、生态扶贫、灾害救助、社会基础设施建设、基本福利与保障等方面。
网友评论:
谁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?出来挨打
一起做公益吧
慈善深入年青一代,我为你们自豪,这是新中国青年的心胸与善良!!!
延伸阅读:
中国公益发展史:短短几年为何能有如此变化
近年来,中国的互联网公益,成为外媒的关注热点之一。“中国正在崛起成为慈善大国”、“中国的互联网推动了中国现代慈善的蓬勃发展”,成为外媒在报道中国公益时的“习惯用语”。
这背后,是近年来在互联网加持作用下,中国公益事业的飞速进步。7月29日,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副司长孟志强指出,中国已在全球成为网络慈善的领先者。2018年我国网民点击、关注和参与慈善已超过84.6亿人次。
虽然如今中国的公益事业如此蓬勃,但在几年前,中国的公益却是另一番景象。为何在短短几年内,中国公益有如此惊人的反转?
中国社科院在2017年发布的《中国慈善发展报告》中,把2016年定义为中国的互联网公益元年。其实,中国的互联网公益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已见端倪。彼时,刚成立不久的腾讯公益在汶川地震中筹集了2000万元善款。
要知道,在2005年以前,每逢国内有重大灾害,群众接触到的捐赠渠道只有民政部、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这3个渠道。而到了08年,除了上述渠道,群众还可以通过包括壹基金在内的16家公募基金会进行募捐。
中国公益的迅速发展,不仅得益于互联网的蓬勃生长,也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。
2013年的四川庐山地震,民政部首次提出,“个人、单位有向灾区捐赠意愿的,提倡通过依法登记、有救灾宗旨的公益慈善组织和灾区民政部门进行”。这在公益界被看做是一次“政策松动”,自那起,中国的互联网捐赠平台和各类社交媒体便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。
2013年的新浪微博,承担起大量公益传播的作用。尤其是在庐山地震时,不少基金会在新浪微博上发起募捐,空前轰动,仅仅一周时间,庐山地震就在网络上募集了超过10亿元的资金。
经历过2011年到2013年微博“黄金时代”的网民,应该都记得微博打拐、冰桶挑战等公益传播项目。从国外传进来的“冰桶挑战”项目,让许多年轻人了解到,原来做公益也可以很有创意、很快乐。至此,年轻一代的公益意识又上一层。
同样在2013年,微信支付推出,中国移动支付又向前迈进一步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大移动支付工具,以及社交媒体的“全面开花”,为后续中国的互联网公益的爆发式增长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。
随后不久,BAT及更多互联网公司开始把公益融入到各自产品中,形成一套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公益模式。
2015年9月9日,腾讯在微信上推出了“微信捐步”,只要用户走路超过1万的步数,就可以匹配“捐赠”出对应的金额。这个活动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,不少网民纷纷抢夺微信运动封面,以表现自己的爱心。其实,这种“捐步”的模式并非腾讯首创,而是源自国外,但在海外并未得到大范围推广。然而在中国,腾讯拥有海量的社交用户,几乎覆盖了中国的所有网民,因此小小的产品创新,便能迸发出巨大的社会效益。
更重要的是,这种“微公益”模式,也打破了“做公益就要捐款”的陈旧观念,它是一种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方式,把“善行”一点点渗透进人们心里。除了在微信上捐步,在支付宝上“种树”,也成了许多网民的日常。
此外,中国近年来也加快了慈善方面的相关立法。比如,2016年推出了《慈善法》,对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而言是一个进步的里程碑。在促进慈善相关制度完善方面,腾讯、阿里等互联网公司也进行了有趣的探索。比如,腾讯公益在2017年上线了“透明度”组件,让公众清楚了解项目的募捐情况、善款使用进度,以及项目的执行情况。至此,“理性公益”的概念深入民心。
目前,我国的互联网公益已发展超过十年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、法制的不断完善,相信下一个十年,中国互联网公益,必会成为中国的世界名片。
网站版权归甜柚网所有 湘ICP备18004154号
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